公元1937年,一个钢产量500多万吨的蕞尔小邦,向钢产量仅4万吨的泱泱华夏发动了全面侵略。国力上的巨大鸿沟如何填平?几千年来我们只用一个方法,以焚不尽的诗书和杀不光的炎黄子孙去战胜一切强敌。
好高骛远的队属炮兵计划
1930年的陆军暂行编制中,甲种、乙种、丙种师都编有1个师属炮兵营,装备山炮或野炮12门。虽然火炮数量只有美欧日陆军师属火炮的几分之一,火炮性能更是不足,但当时中国的火炮存量、增量仍然远无法满足上述编制需要。
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 ,日军师团属炮兵联队和预备炮兵野战重炮大队的强大火力,给国军留下了深刻印象。由于我方炮兵火力稀薄,从晚清到北洋时期的各种老式火炮威力孱弱 射程感人,炮兵射击精度低,且没有我方的航空兵威胁,日军作战时,常肆无忌惮地放列火炮数十门,发挥射程、威力优势,用我方炮兵难以企及的弹药量,集火射击我方阵地,导致我方巨大伤亡,丢失阵地。
故1932年的陆军暂行编制中,师属炮兵营扩编为炮兵团,装备36门山炮或野炮。虽然火炮数量仅为欧美日陆军师属炮兵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,但考虑到国军陆军师的数量远大于日军常设、特设师团的数量,此编制还是有希望压制日军炮兵的。可是国民政府落后的工业产能和有限的进口经费,根本无法满足装备需要。民国时期的编制表往往只是纸面编制,无法落实。
逐渐面对现实
与德国国防合作后,1935年陆军整理师编制出炉。计划整理60个师,师属炮兵团缩编为营,条件不足的师只设炮兵连,实在没条件的不设师属炮兵。无奈,还是火炮数量不足。于是计划首批只先行整理20个师,组建10个甲种师属炮兵团,10个乙种师属炮兵营。共组建29个山野炮营编为10个甲种师炮兵团,从其它部队抽调出8个山炮营编入乙种师为师属炮兵营,以上共缺编3个炮兵营。
继续无奈,炮还是不够。于是首批整理的20个师全部改为只辖1个炮兵营。还是因为火炮数量不足,最终只有7个师完成炮兵营组建,包括装备博福斯山炮的教导总队属炮兵营,装备老式四一式山炮的2、3、4、9、57、89师炮兵营。
最终,到1937年,全国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中,仅有11个师组建了师属炮兵营,4个师组建了师属炮兵连。他们是:教导总队及1、2、3、4、9、13、56、57、88、89师炮兵营;5、51、80、85师炮兵连。
面对对手强大的队属炮兵,这些炮营、炮连毫无还手之力。这还不是最艰难的时侯,随着全面抗战开始,外购通道不稳定,本国工业基础差,师属炮兵的老式山炮在逐渐损耗后,将不得不换装威力、射程更小的82毫米迫击炮和37毫米战防炮。也就是把营属迫击炮和团属战防炮上调到师一级。这个灰暗的时期将持续很久,国力孱弱的中国,只能通过集中使用数量有限的火炮组建预备炮兵,由最高统帅部直辖,在具体战役中对重要方向进行加强而提高效率了。
本视频文案随后会发布在小程序上,微信小程序页面搜索小程序名“满天星斗月明星稀”,点击搜索结果进入小程序即可。